赤壁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36293|回复: 32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收起左侧

蒲圻江姓的由来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4-8-16 02:14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5293653 于 2016-3-23 22:17 编辑

       蒲圻江姓源流
       许多蒲圻人口耳相传,说祖先源自“江西瓦子街”、“南昌朱市巷”,口称江西人为“老表”。著名史学家谭其骧《中国移民史》第五卷分析湖北、湖南四百多部族谱后认为,湖北东南部迁入的江西移民占总人数的77%以上。
       在蒲圻,江姓已是古老的土著之一。按《蒲圻江氏族谱》记载蒲圻江姓均出自一个共同祖先即江德二,迁入蒲圻己逾30代超800年。本人通过考证,现将江姓起源至迁入蒲圻来源流徙,简要叙述如下:
       一、江姓由来
       江姓之祖始于黄帝,出自赢姓。黄帝轩辕之孙颛顼为五帝之一,颛顼第六世孙伯益是舜帝时东夷部落首领,舜帝赐姓赢氏。伯益助大禹平水患、使主畜,公元前2107年禹帝驾崩,禹帝本让伯益继位,他避居箕山(今河南登封)不受,在公元前2105年去世,大禹之子姒启继位后建庙祭祀并于公元前2104年封爵伯益三子。伯益长子大廉爵封于秦,是秦、赵姓先祖;二子若木爵封于徐,是徐、费姓先祖;三子恩成,字玄仲,爵封于江地,在夏帝姒启时官为大理(掌刑官),后世江姓尊其为始祖(1世)。
       玄仲子孙历夏、商、周,世为诸侯。至江济(31世)时因助武王伐纣有功,周成王十五年(公元前1101年)“爵封东京,赐南郡地百里,是为江国”。江国的国都在今河南正阳县大林镇涂店村,辖地东达息县、北至吕河、西及确山、南到淮河。传至江祯(47世)时已是春秋战国时期,周襄王二十九年(公元前623年),楚穆王派公子朱率师灭掉江国,至此江国经历十七代国君立国479年。江国灭亡后江俪(48世)率族人流亡各地,为不忘故国,改赢姓为江姓,从此天下始有江姓。族人先向北逃至陈留、济阳考城(今河南杞县、兰考),成为当地大族,后因黄河泛滥,又大批向南、向北迁移。
       从江姓始祖玄仲(1世)受封江地至今历140多已4100多年,其中从玄仲至江祯(47世)赢姓历1481年,江俪(48世)至今有江姓也已2630多年。至宋朝时全国江姓共25万人排65位,明朝中期全国江姓共40万人排59位,如今全国江姓总人口533万人为中国第72位大姓。
      二、江姓迁徙江西
      江姓第47世江贞在江国被楚所灭后,先自正阳向北到达今淮阳(今属河南省)一带,再往北迁到陈留圉县(今河南省杞县),以后又迁到济阳郡(今河南兰考)。有的逃到齐(今山东省临淄一带)、陵阳(今安徽省石棣县)等。到第71世时出了一个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八“行佣供母”的江革,东汉光武帝12年生于齐国临淄,与三子同朝为官,史称“江巨孝”。唐朝“安史之乱”后,江姓又大举南迁。宋代,金兵攻占汴京(开封),江氏避乱大批从河南顺江而下江南。
       江西一带,自宋之后逐步发展成为江姓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。西晋时江统(78世)(?-315)避八王之乱从河南迁浙江萧山,后裔86世江淹(444-505年)梁代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,封醴陵侯。江淹少年时梦中神授五彩笔,因文章著称于世,故有成语“梦笔生花”,世称江郎。今蒲圻江氏堂号“彩笔堂”由此而来。
       江淹五世孙江韶(91世)(生公元570年)迁江西旌德黄山之下成为江氏金鳌派始祖,明永乐年间人口达八万建八座宗祠。江淹四世孙江岁郳(90世)先迁浙江开化,曾孙93世江忻(869-?)因在江西鄱阳当县令,与族侄江淮由开化迁鄱阳清溪。唐时江忻一族“分三百余烟、立庄三十所”,后陆续迁出散居都昌、乐平、浮梁、永修、南昌、余干、湖口、彭泽等鄱阳湖周边地区,106世江本善、江本茂于1059年从鄱阳迁都昌林塘、九川里,江本善七代孙江万里(113世、生1198年)在都昌林塘出生,为南宋度宗左丞相兼枢密使。明朝时仅都昌有江姓人口5万左右。
       江淹之后江季懋(99世)在五代后唐(约公元930年)时由萧山迁浙江浦江,其子江练(931年进士)由浦江迁江西余干县石吾里。江练生十三子陆续分迁贵溪、南昌、进贤、都昌、鄱阳等地。江练第三子江制在北宋初期迁抚州临川县,其中一部分又迁建昌成为南城县江氏始祖。南宋(1127-1279)时南城江氏人丁兴旺曾出现江禹锡、江白、江文海、江克明等一批文化名人,江存礼(生1299年)从江西南城迁蒲圻时江氏己在南城立足约200年。
       三、迁入蒲圻始祖考证
       1、关于族谱始迁蒲圻记载
       关于江姓迁入蒲圻始祖及时代,一直存在许多疑问,以前一直找不到祖源地。蒲圻《江氏族谱》记载十分简略:“一世:德二,公由江西南昌府紫竹岭迁居蒲圻,其兄德一迁汉阳府。二世:景二。三世:刘,生子二源远、深远,源远迁湖南岳州落业岳州北门外。四世:深远,生子一存礼”。
       而相关《汉阳江谱》记载:“德一:字尊三,元至元庚辰(1340)九月生,明洪武中为汉阳令,从江西丰城长塘迁入”,与蒲圻时间差150年。《岳阳江谱》记载:““始迁祖源远公,字淮人,原藉江西武宁县,明初迁居岳阳”。相关三地记载迁入时代及祖源地均不一致误差很大。《汉阳江谱》初修于清嘉庆辛未(1811)年,岳阳《江氏族谱》始修于清道光九(1829)年,清中期全国修谱热潮时因缺乏史料祖源拼接附会成风,较之蒲圻江氏1522年修谱,对照第五世江存礼确切生年,汉阳、岳阳江谱更不可信。
       上海交大历史系教授曹树基(南昌人)《洪武大移民的新例证》认为,宋元明时南昌县朱市巷、瓦子街、筷子巷一带(现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附近)是江西移民迁出集结地,许多宗谱虽表述不一但记载都是从中转地迁出,应为族谱传承中的一种误记。蒲圻《江氏族谱》迁入前三代生卒居葬、兄弟旁系均无记载。迁入地 “南昌紫竹岭”地名也仅见于明代以前的移民族谱中,如蒲圻义门陈氏“宋时从南昌县紫竹岭朱市巷迁入峡山团”、熊氏“宋时定轩公从南昌紫竹岭迁居蒲圻之义丰”、王氏“实五公自江西朱市巷紫背岭迁蒲圻中伙南山”、 谢氏“元朝至元年间从南昌县朱市巷迁蒲圻白羊方秀畈”、 李氏“茂八公元朝至正年间从南昌瓦子街朱市巷迁官塘驿麦园岭”等,说明南昌“紫竹岭”“朱市巷”“瓦子街”同属一地,而在许多族谱记载中“江西南昌朱市巷(与瓦子街相邻)”是与“山西洪洞大槐树”齐名的迁移集中出发地。蒲圻江氏在迁入约二百年后的1522年首届修谱时,记为江德二从南昌紫竹岭迁入,可能在历代口耳相传后只留下了记忆中的迁移出发地,其一至三世也是修谱时上溯追记。
       2、根据五世江存礼史料,蒲圻迁入始祖应为四世江深远、五世江存礼父子,迁入时间在元代初期1320年左右,江西祖籍地在元朝时建昌路南城县(今抚州市南城县)。
       南宋末1235-1275年四十年间蒲圻所处的长沙—岳阳—武昌沿长江一线一直处于战争前沿而江西相对安定富足,元初湖北人口仅江西1/5,至元末湖北173.8万人口中迁入者达98万,其中江西迁入69万,军移19万。故先有宋元“江西填湖广”,后有明清“湖广填四川”。在元初朝庭“四口留一、六口留二”的强制外迁政策下,江源远、江深远兄弟分迁岳阳、蒲圻。其时五世江存礼己经成年,明初《寰宇通志》及《建昌府志》(卷四十科甲页)、《南城县志》等方志中的“人物”、“文苑”、“选举”、“封爵”中均有江存礼记相关记载。江存礼一生中自称“南城人”、“盱江(今抚河)人”、“南城人,寓蒲圻”,认为自己出生于南城迁入蒲圻不久,只是现居蒲圻,在46岁时写《悼宋褧二首》诗时仍署名“国子助教南城江存礼学庭”。元代著名文学家张以宁与江存礼同年进士、同朝为官约四十年,张以宁有一篇著名的送别诗《送同年江学庭弟学文归建昌》,诗曰:“白发江夫子,青云信独稀;故人长北望,令弟又南归;庭树乌先喜,江帆雁共飞;东湖春柳色,到日上君衣”。不但有力地佐证了江存礼祖藉在建昌南城,而且说明当时家族中按令外迁的是江存礼(江学庭),而其弟江学文仍留建昌南城而且一直互相往来,所以说江西祖籍在南城应是确定无疑的。
       四、蒲圻江姓始祖--江存礼
       蒲圻江谱记载第五代为江存礼,江存礼(1299-1366?),字学庭(谱字敬心)。在元朝中期随父江深远从江西迁入蒲圻时江存礼己成年,也是第一位记载安葬在蒲圻的江姓祖先,当今蒲圻江姓均为其后代,所以说江存礼是迁入蒲圻始祖。
       江存礼生于1299年(元大德三年)。《古今万姓统谱》(明·凌迪知撰):“学庭南城人…任九省都察院天官时卒”,卒时不详,应为元末。
      《元诗选》(癸集之丙·江同知存礼诗)有“存礼字学庭,盱江人,占籍蒲圻”。《大明一统志》有“江存礼,字学庭,南城人,寓蒲圻”。明代所修《湖北通志》载“汉阳府蒲圻人”。《大明一统志》有“泰定三年(1326)中乡试第十八,…”乡试中举时的试题是《大别山赋》,当时朝庭特派主考官揭溪斯是元代儒林四杰之一,阅卷后在江存礼试卷上批注:“大别屹立江汉,是子奇崛,与山争雄”,后江存礼与浏阳周镗、武昌聂炳被称为“同第三杰”。《元史·选举志》有“泰定四年(1327)三月丙午,廷试进士李黼、阿察苏等八十六人,赐进士及第。左榜(汉人、南人)59人,右榜(蒙古人、色目人)27人”。江存礼列左榜进士15名(二甲)。
       江存礼初授茶陵州同知,后调任国子监助教、迁升国子司业。元朝至正中期为国子监祭酒,成为全国掌管文化教育的最高行政长官。《元史》称“国子祭酒掌全国学之教令,统领全国府、州、县官学,并担任皇太子的老师,协助朝庭治理国家安抚百姓,是国家重臣,皆德尊望重者为之。”授翰林院奉直大夫、升授侍讲学士(月俸银95.33贯、米9.5石、秩从二品)。江存礼晚年在任“江南诸道行御史台”侍御史(从二品职、俗称南台御史)时去世。元朝设中书省(行政)、枢密院(军事)、御史台(监察)三大中央机关,御史台分设中、西、南三个“御史台”,其“东南诸道行御史台”(即南台,明朝后俗称九省都察院)“以监临东南诸省,统制各道宪司,镇遏军民、察吏贪廉、纠察非违”。
       江存礼在任南台御史时去世,奉旨安葬在蒲圻官塘驿纱帽山并建有牌坊、神道。《建昌府志》、《南城县志》、《古今万姓统谱》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等有:“江学庭,官国子祭酒,…卒赠莒国公,谥文正”。元朝时“国公”为仅低于郡王的正二品封爵。谥,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评给的称号,文臣谥号等级最高的是“文正”,其次是“文贞”等32级。“文正是谥之极美,无以复加”,“生晋太傅,死谥文正”是为人臣者追求的最高目标。
       明代初修《蒲圻县志·选举》记载蒲圻史上科举有名姓第一人即为江存礼。江存礼久居翰林为元朝一代大儒,因在朝任职四十余年并在元晚期动乱时官任上去世,其作品没有结集出版,现仅存35岁以前《江同知存礼诗》一卷36页及散存文章。《大别山赋》、《炎陵庙》、《赤松坛》、《游赤松仙道观》、《题双虹桥》、《福济庙》等作品散存于《元诗选·癸集》、《全元文》、《大明一统志》、《湖北诗征传略》、《汉阳府志》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、《炎陵志》、《居竹轩诗集》、《燕石集》、《刘文靖公文集》等书。元代著名文学家张以宁(1301-1370)著《翠屏集》有《送同年江学庭弟学文归建昌》、《祭酒江先生见和再次前韵》等和诗。
       据明代蒲圻大学士廖道南记载,曾在翰林院亲见江存礼铭记碑刻。《湖广通志》、《元诗选》有“存礼字学庭,…时与浏阳周镗、武昌聂炳同时掇绅,相与丽泽,克显厥名”。《蒲圻县志》有“王廷扬、江存礼并举博学宏词,元时膺此选者湖广省惟二人”。
       《元史·本纪三十四》有“至顺元年(1330)春,二月庚戍,茶陵州民饥,同知江存礼以所授敕质粮三千石赈之”。明初孔迩述《云蕉馆纪谈》记述:“江学庭为祭酒,帝幸国学,讲《易》之太极,言亨屯循环,治乱倚伏,唯在人君谨之,斯为得尔。帝悦,赐宴崇文阁,诏自今讲读明于劝戎者例皆赐宴,名‘光儒宴’”。《列朝诗集》、《翠屏集》、《全明诗》、《明诗别裁集》等诗文集称“江学庭与张以宁、黄子肃诸老尽有声当代”。 《大明一统志》有“江学庭,…其文章、事业为时所推重”。《建昌府志》(人物·文苑)记载:“江学庭,南城人,登进士笫,才优学博该贯古今,文章事业推重当时,后进仰之若山岳然”。明初《寰宇通志》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等记载:“江存礼其文章、事业并为时所推重,后进之士仰之如泰山北斗”。
      五、迁蒲后代及分迁
       据1522年蒲圻《江氏族谱》记载,五世江存礼后代“诗书仕宦、一门竞秀”,六世江大材“闾人称江十万,在荆港、长仑、铁山、窑头等处建仓积谷数万,每饭击鼓集人,散财济众,遇饥荒尽以其谷发救咸嘉蒲湘各乡之人”。七世江朝宗(明永乐三年(1405)举人)任云南三江府(今越南河内东北)通判,在任时娶二妾子孙衍播越南。八世江友渊(明景泰三年(1452)举人)任宣化县令;江友胜封承德郎、户部山东清吏司主事。九世江旭授承德郎、户部主事;江盛(明天顺三年(1459)举人)任大足、吴江县令;江洪(明成化三年(1467)进士、中顺天府乡试第一)授户部主事、升山东参议;江浩(明成化十三年(1477)年举人)任江西广信府推官;。十世江师古(明弘治六年(1493)进士)官户部主事,授翰林院奉议大夫、员外郎。明朝江师古1522年修谱时,蒲圻江姓第十代有男丁28人,因属“古”字辈名,有后世传承记载的25人称为“25古”,即为如今蒲圻江姓25分祖。
       从江存礼始迁蒲圻至今也己逾26代超过700年,蒲圻江氏迁播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云南及本省嘉鱼、沔阳、洪湖、通山、石首等七省二十余县。分析仅清朝康乾时期第16-18代中外迁四川、贵州、陕西者近70%(清初四川残存人口仅60万人,故有康乾时“湖广填四川”),现今留传蒲圻江姓仅约20%,分居茶庵、凤凰山、车埠、官塘、中伙、柳山、神山等地49庄,以茶庵青石桥、凤凰山公安泉为主,人口一万二千人左右。(转蒲圻江氏25代江胜军撰)

评分

参与人数 2经验 +12 赤币 +50 收起 理由
懦夫救星 + 2 + 50 关注中,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。
爬上墙头看红杏 + 10 很给力!

查看全部评分

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
沙发
发表于 2014-8-16 10:18 来自0715圈 | 只看该作者
涨姿势了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
发表于 2014-8-17 00:00 来自0715圈 | 只看该作者
涨姿势了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8-22 01:12 来自0715圈 | 只看该作者
希望大家都来寻根问祖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5
发表于 2014-8-22 18:18 来自0715圈 | 只看该作者
我们茶庵峡山村大部分姓江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6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8-25 03:19 来自0715圈 | 只看该作者
茶庵青石桥片特别是峡山村是主要聚居区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7
发表于 2014-8-29 15:29 | 只看该作者
这个他们有家谱的吧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8-31 17:00 | 只看该作者
蒲圻江氏有族谱,但是第十代首修,在蒲圻的历代传承较清楚,但以前祖源地、始迁人一直不明无法查证连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9
发表于 2014-9-10 11:03 | 只看该作者
4100多年的江姓历史,800年蒲圻江姓的源流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0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9-11 07:13 来自0715圈 | 只看该作者
谢谢赏评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广告业务|版主守则|免责声明|无图版|手机版|小黑屋|删帖指引|赤壁热线 ( 鄂ICP备11015190号 )

GMT+8, 2024-4-24 21:18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