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壁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7431|回复: 55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收起左侧

蒲纺要振兴 思维先创新 作者:陈天生

    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7-4-25 15:0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    (受陈天生先生之托,将他的一篇博文转到论坛里,与网友分享。)
   
      最近,省市领导十分重视蒲纺(原蒲圻纺织总厂)的振兴。作指示的、搞调研的、挂点的、考察的、弄方案的、纷至沓来,好不热闹。老夫也来凑个热闹,谈点一孔之见。
    一、蒲纺的劣势与优势
      蒲纺当年是大型军工企业。1979年夏天,我以光明日报记者身份去采访,厂领导陪我去看一大队,那是我第一次走进蒲纺的车间。一排排的纺纱机一眼望不到边,上万名织工在忙碌,使我大开眼界,也大为震撼。事隔多年,我们再去时,这里已是断垣残壁。进入车间,要打着手电,还时有蛛网粘面。真个是凄凄惨惨戚戚!难怪有人说,流散外地的老蒲纺人故地重游时,都会相拥而泣。
      蒲纺经过“改制”,已被多家私企分割。昔日繁华的十里纺织城,已碎片化,垃圾化。蒲纺要发展,已没有自主的空间。即使要赎回那些垃圾企业,业主也会漫天要价,还要重新铺管布线,其成本远高于重新建厂。除非政府当冤大头,花重金去赎,去改造。
      当然,蒲纺也有优势。这个优势就是人!
      蒲纺改制后,一部分人已风流云散。但留在原地的,听说还有三万多人,靠政府的低保度日。其中20岁至50岁的人,尚有五千多人。蒲纺的人力资源优势,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。1、蒲纺当年的员工,大多来自大城市,其整体素质远高于周边社会群体;2、他们中,有很多高级工程师、技工、和熟练工,这些“工匠”是社会急需而难得的财富,况且,他们来自全国各地,与各地有密切的联系,其人脉资源广泛深厚;3、从蒲纺人的伤感和怨恨中可以看出,他(她)们有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。其士气可鼓,民心可用。这是蒲纺复兴最重要的原动力或内驱力!只要政府登高一呼,并确有足可扭转乾坤的好项目,老蒲纺人定会群起响应,凝为一体,爆发出惊人的力量!
    二、振兴目标的定位
      如果花力气在蒲纺建几个棋牌室、健身房、插些彩旗、布些彩灯、搞点小文化活动,这种表面光的业绩,对蒲纺于事无补。如果再去引进一些今日开张,明日关门的小企业,那对蒲纺无异于雪上加霜,耗尽蒲纺的最后一滴灯油。
      这不是省市领导所愿意见到的,也是蒲纺人所不愿意要的结局。
蒲纺要振兴,就要真正理解振兴二字,让蒲纺再现昔日的辉煌!这是党和政府关怀蒲纺的主旨,是全体蒲纺人的心愿!
      这个目标,要分两步走。
      第一步,要像攻坚脱贫一样,使蒲纺人丢掉“吃低保”的帽子,自己养活自己。
      第二步,发展自己,贡献社会。
      只有这样,蒲纺人才会找回自己的尊严,找回失去的荣光!
    所以,蒲纺的领导要站在这个战略高度,以全新的视角,去思考,去谋划。要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。要对党的愿望负责,对数万蒲纺人的出路负责!
    三、蒲纺的出路
      蒲纺的根本出路,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。如果能够选准一个或多个战略支撑性项目,不仅可使蒲纺人尽其才,而且,所创财富也可使蒲纺一跃而起,放射出灿烂的光辉。
       当今世界,这样的项目还是比较好找的。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眼光,有没有魄力,有没有毅力,有没有诚意。
       找这样的项目,对蒲纺来说,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因为天南海北都有蒲纺人啊!我在北京,就多次见到很有能力的蒲纺人。
       现在,全国各地都在搞招商引资,惯用的办法是竞相出台所谓的优惠政策,甚至搞“阴阳合同”,给商人以补偿。这种套路已不适应时代,国家也不允许了。而且,只有那些不入流的小商人才会热衷于这些小动作,真正的大投资人是不屑于搞这些名堂的。况且,蒲纺完全可用“优惠”办法把天南海北的蒲纺人动员起来,为蒲纺的振兴献计出力。有成者给予适当奖励。我想,他们是愿意干的。
       选择项目,一定要坚持原则,要有高门槛,要是高新技术项目,没有污染的项目,有发展前途的项目,要宁缺勿滥。否则,搞很多所谓的小企业,看似热闹,不久便遍地“僵尸”,还会闹出一大堆麻烦。
    蒲纺要发展新兴产业,地盘是个关键。其实,可争取政府支持,其原则是依托蒲纺,跳出蒲纺。要学习北京中关村的做法。他们就是搞一园多区,到各郊区设立“中关村XX园区”。蒲纺的项目,可与赤壁经济开发区联手,落地于开发区。注册、税收、管理权在蒲坊,用工在同等条件下,优先安排蒲坊人即可。这样,既延伸了蒲坊,又填充了开发区,一举双赢,何乐而不为!
    四、关于医养结合
       蒲纺正在紧锣密鼓筹划医养结合项目。对此,老夫要啰嗦几句。
十多年来,媒体鼓吹中国有1.5亿人要养老。可是乎,全国各地一窝蜂地在搞养老事业。
       我对此不敢苟同。养老,本是公益性事业,一产业化,就可能演变为“坑老”。如北京有些“养老”机构,会费就要二百万元。这在北京,当然有市场,但在赤壁,能成吗?你想高端,大城市的有钱人会来吗?
      再说,需要养老的人虽然多,但细分一下,就不是那么回事了。比如,工人、农民连吃饭都有问题,他们哪里有钱搞高端养老?再说了,他们大多乐于亲情养老。公务员退休后,政府有老干部局照顾,他们也不会到私人养老机构去。真正的有钱人,他们也不会呆在山沟里养老,他们会候鸟式的到处飞。除去这些,那还有多少市场呢?另外,凡要养老的,必是身体欠佳,保命是第一选择。他们一般会是在大城市,便于救治。所以,养老是以医为核心的。
       蒲纺搞医养结合可不可行呢?那要看你怎么做?如果只是流于一般的概念,那就没有出路。但如果放开思路,则是前途光明。
    蒲纺医院只是个二甲医院,但如果为其植入特色,就会柳暗花明。比如,我们去年底,邀请了北京负责重离子设备布局的同志来蒲纺医院考察,他们很满意,同意该设备在华中地区只搞蒲纺一家。这套设备价值14亿元,对方同意投设备,合作分成。该设备现上海只有一套,对肿瘤治愈率高84%。如果此事办成,蒲纺医院就会吸引好几个省的患者。这样,有了医、养也就顺理成章了,但养必须拉开。因为蒲纺已无建高端养老养生基地的空间。虽然其紧邻陆水湖,但陆水湖已成国家的开发禁地,只能养眼,不能养生。最好的办法,是以蒲纺的名义,圈下五洪山温泉和收购龙佑,连成一片,建一个大型高端的养老养生基地。有了最先进的医和最佳的养,医养结合项目方可成为热点。
    另外,还可把我们前几年谋划的“老专家创业园”项目整体植入蒲纺的医养结合项目。老专家、老教授们大多有强烈的二次创业愿望。而且,他们社会资源丰富,手中握有高新技术。吸引他们来赤壁,以老有所为,带动老有所医,老有所养。这个市场有多大呢?武汉大学,就有9000多名退下来的教员,湖北省老教授协会就有3万名会员,其中有六名院士,这是一座多么大的富矿!如果把这个设想与蒲纺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,并落实好,会产生巨大的裂变效应。
      总之,蒲纺要振兴,要发展,必须是新思维,高目标,大手笔,实行动!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4 收起 理由
烽火连篇 + 4 关注中,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。

查看全部评分

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
推荐
发表于 2017-4-25 21:10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明哥 于 2017-4-25 21:13 编辑

       当年的繁荣是纺织业的昌盛,现如今的蒲纺已然是一座孤岛了,技术人才已作鸟兽散,有的都七八十多岁了,年轻的都外出谋生了,周边也缺乏工业配套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,用什么来振兴?
      说起振兴,哪儿不需振兴?号称小汉口的茶麻古道羊楼洞的,新店老街明清也曾辉煌过。相对这些,蒲纺只能算昙花一现。
      俱往矣,兴有它的道理;亡有它的原因!客观占绝对部分,屁民的主观愿望只是个梦想!
      请别拿专家教授来忽悠我们草民,昨天到今天鸟还没有喂食,赶紧去遛鸟去!
回复 支持 2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推荐
发表于 2017-4-30 16:55 来自0715圈 | 只看该作者
楼主送佛送到西,华润火力发电厂是你出的主意,你把电厂的员工都带到蒲纺租房住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推荐
发表于 2017-4-25 18:51 | 只看该作者
陈天生先生言之有理!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推荐
发表于 2017-4-25 16:48 | 只看该作者
葛仙山樵夫 发表于 2017-4-25 16:47
问道葛仙山,养生陆水湖。打造蒲圻的2张帅几硕的名片。

问道葛仙山,养生陆水湖。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6
发表于 2017-4-25 16:04 | 只看该作者
不要把医院的污水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中,那赤壁的癌症更多?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7
发表于 2017-4-25 16:47 | 只看该作者
问道葛仙山,养生陆水湖。打造蒲圻的2张帅几硕的名片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
发表于 2017-4-25 18:57 来自0715圈 | 只看该作者
难呐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9
发表于 2017-4-25 19:19 来自0715圈 | 只看该作者
 
言之有理大家支持
 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0
发表于 2017-4-25 19:27 | 只看该作者
最好的办法,是以蒲纺的名义,圈下五洪山温泉和收购龙佑,连成一片,建一个大型高端的养老养生基地。有了最先进的医和最佳的养,医养结合项目方可成为热点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1
发表于 2017-4-25 19:56 来自0715圈 | 只看该作者
 
感觉很难啊
 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2
发表于 2017-4-25 19:59 来自0715圈 | 只看该作者
蒲纺老人多,真的就老人多,而且都是负责带小孩的老人,另外就是空房多,都是十几年二十几年没回来过的空房,绝大部分蒲纺长大的人都已经在武汉外地或者赤壁市里定居了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广告业务|版主守则|免责声明|无图版|手机版|小黑屋|删帖指引|赤壁热线 ( 鄂ICP备11015190号 )

GMT+8, 2024-4-26 01:56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